| 作者(Author) | 
         | 
         
      
        
         
         xu3ej00u04 新進會員 
          
  
  註冊(Joined): 16-February-2019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22
          | 
        
         
          
           | 發表於: 11-January-2020 at 3:21am | IP Logged
		     | 
                    
            		  
           | 
           
          
           
  | 
           
          
忽然好奇貝類都怎麼吃飯的 (這是個奇妙的問題)
 跑到Google查詢「貝類進食」「海螺攝食」……
 等可能相關字眼,一直得不到一個答案
 沒有關鍵字、沒有書,但冰箱還有殼
 想說剖開來看看能不能摸出個所以然
 -
  
 首先我找了一顆玉黍螺
 理由是常見、好採集、大顆好解剖、齒舌明顯、齒舌有夠長
  
 -
 1. 活殼進冷凍庫,退冰後水管朝下立起讓肉汁留至底下,放室溫十二小時,取出口蓋、拉出螺肉
 2. 在解剖顯微鏡下擺至腹足朝下,找到兩根觸角、兩顆眼睛,將中間的嘴以鑷子小心撕開上端
 3. 一路把軟體撕開,發現乳白色條狀物後,放大倍率確認是否為齒舌
 4. 確定齒舌位置,將軟體撕開至以利觀察,拍照與書寫筆記相關位置
  
 5. 取出齒舌,置入10%氫氧化鈉溶液並搖晃五分鐘、超音波震盪五分鐘(以去除多餘蛋白質)
 6. 倒出氫氧化鈉溶液改置清水並搖晃五分鐘、超音波震盪五分鐘(以清除殘存氫氧化鈉)
 7. 倒出清水改置調色盤,加入足以覆蓋齒舌之重格酸鉀溶液五分鐘染色(齒舌需攤開)
 8. 取出齒舌,以70%酒精簡單沖洗多餘重格酸鉀溶液
 9. 將齒舌橫放載玻片正中央,齒列向外曲折使寬度小於蓋玻片寬度,安排預計「展開側齒」「無展開側齒」「彎曲側面」三區
 10. 置入解剖顯微鏡,以小倍率確認齒舌位置後,直接調到最大倍率,左手持針頭輕壓齒舌中央較堅固處、右手使用Broach小心展開側齒,暫時停止呼吸以避免雙手晃動,需時用針頭尖端沾水至齒舌添加微量水分,以避免齒舌受光乾燥硬化導致側齒展開不易或無法附著於解剖台而飛走
 10. 小心加入80%酒精浸泡一分鐘(以利定型),以吸水紙吸取80%酒精,檢查側齒是否歸位,若無則加入90%酒精浸泡一分鐘,以吸水紙吸取90%酒精,檢查側齒是否歸位,若無則加入95%酒精浸泡一分鐘,以吸水紙吸取酒精,擦除載玻片污漬部分
 11. 滴入UV膠,覆蓋蓋玻片,以紫外光照射使UV膠硬化,完成齒舌標本
  
  
 接著
 1. 比較不同區段以粗略描繪齒舌形狀
 2. 以彎曲側面照輔助確認側齒倒鉤方向
 3. 檢查齒舌兩端發育狀況
 4. 發現有上下端之分,暫時將副有兩片薄肉端稱為A,尚未發育完全端為B
 5. 與同樣食藻的寶螺齒舌標本進行比較,發現普遍存在AB端順序與齒舌方向具有相關
  
 將發現與紀錄繪圖並開始推測
 -
  
 由於當針頭從B-A劃過齒舌時,側齒容易毀損(被扳起),
 從A-B則較為堅固,並且符合側齒倒鉤方向
 所以推測藻類仍附著於石頭上時,是A-B向
 當藻類脫離石頭,要推至消化腺時,是B-A向
 有點像摸貓毛,手是石頭,貓毛是齒,貓在動,手被吃
 貓跑來蹭手,是在刮食物(當作手皮吧)
 貓蹭到一半倒退嚕,是在回收食物(已經在毛上的手皮被帶走)
 接著解剖時發現A端存在於齒舌囊中、B端於軟體內捲曲
 於是推測出下圖
  
 左邊很像鯨魚的圖是側面示意圖
 如果食物剛進口就需要走上側(往B),才會符合A-B
 走下側(往A)會發生B-A,逆毛刮石頭會把齒舌扳壞
 所以推測成右圖,牙齒在嘴腔下側,將食物往內帶入
 由於食物不會自己進到口中,需要考慮軟體伸縮運動
 參考了軟體動物進食影片發現
 似乎許多軟體動物的嘴會因為攝食而伸縮,於是畫出了下圖
  
 概念是當遇到食物(富有青苔的石頭)時
 嘴器後縮(開口)以利齒舌露出刮食
 此時A側後縮,或B側螺旋外展
 使齒舌接觸石頭面呈A-B向刮食藻類
 獲得青苔時,嘴器前推(關嘴)以利齒舌離開石頭
 此時A側前推,或B側螺旋縮起
 使齒舌上青苔呈B-A推進至消化腺
 可能不會推到B側底才進消化腺,畢竟B側有未長齊的新齒
 刮食和回收的部分應該只有齒舌中段一小區段
 愈靠近A側是愈早期的牙齒
 B側負責隨著螺體長大提供新齒
 (我之後再特別注意看看幼貝和成貝的齒舌差異)
 -
 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這裡附上筆記全圖:
  
 -
 後記:
 特別感謝陳老師和孫醫師提供器具使得小弟能夠完成這次嘗試,我想這個推論不一定是正確的,但實在不清楚要用什麼關鍵字查詢「貝類進食」的問題,想說發文提問不如自己先想辦法回答自己的問題,目前實驗做到這一步,小弟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還懇請前輩批卷!
 -
 另外新年新希望,對於自己的期許是如果工作穩下來,想架一缸海水缸養看看寶螺或結螺、岩螺,主要想紀錄貝類的整個生命週期,新的一年就努力看看吧!
 
  __________________ 踏上尋找塊斑寶螺的旅途
         |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856
          | 
        
         
          
           | 發表於: 11-January-2020 at 7:04pm | IP Logged
		     | 
                    
            		  
           | 
           
          
           
  | 
           
          
以前養過黃寶螺及金環寶螺, 可以很清楚看到齒舌刮玻璃上藻類的樣子, 一口一口, 吐.刮.吞.吐.刮.吞., 很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 
      
        
         
         ah_kwei 進階會員 
          
 
  註冊(Joined): 02-August-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Hong Kong 文章數(Posts): 268
          | 
        
         
          
           | 發表於: 13-January-2020 at 9:01pm | IP Logged
		     | 
                    
            		  
           | 
           
          
           
  | 
           
          
  
         |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