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uthor) |
|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
發表於: 31-January-2012 at 8:47am | IP Logged
|
|
|
(這篇文章不僅討論貝殼的問題,還有其他延伸性的討論,我會標記粗體字,若對非貝殼類的話題沒興趣的貝友可以略過)
創造力----一個獨異特立,別人所無法取代的天賦.美國人之所以稱霸全世界,就是靠著培育有創造力的人才打天下!反觀亞洲各個看似"有前途"大廠公司都是靠著代工起家的,只不過是"訓練有素的機器",而不像美國人是"富有創造力的人類";沙場上的士兵為國家拼死犧牲,但到最後授勳的卻是上級的將軍;所以那些大廠公司不管再怎麼努力,永遠只能看美國人臉色.靠美國人吃飯.當美國人小弟.研究貝殼也是同樣的道理,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下,若只會遵照文獻.圖鑑上面的見解來分析,永遠只是一個"拾人牙慧的禿鷹". 就像接下來我要講解的小寬口蜑螺&雙耳蜑螺,即使有了原始發表的文獻,有許多混生.中間型 的標本依然是無法用文獻的論點去歸類的.竟然如此,這兩個"好兄弟"的分類該如何下手呢?我們就繼續看下去吧!
(以下這段是整篇的精華,大家可以不要懂到底小寬口.雙耳到底怎麼辨認,但以下這段文字一定要讀進去,這會影響以後在研究或分析貝殼上的一個關鍵!)
品種的不同來自基因的差異,然而基因卻控制著特徵的不同,所以很多時候,許多人常會因為特徵差異的不同而認為是不同的品種,有些甚至發表新種,但其實都忽略的一件事...;以人類來說,剛呱呱落地的小嬰兒是沒有牙齒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牙齒成行.在荷爾蒙還沒完全影響人類的生理特徵時,在一樣的條件下,例如同樣髮型.同樣身高.同樣的裝扮,光是看外表,並無法辨別是男是女.只有到了個體發育成熟,特徵顯著時,才能分辨. 所以在歸類貝殼時一定要挑選成熟的標本來作分析,因為我們不知道在幼殼或是尚未成熟的標本裡是否有些特徵會消失,有些特徵會出現,或是在成貝沒有的特徵卻在幼貝裡出現.最可靠的文獻.圖鑑就是來自成熟的標本本身,他可以給我們很多線索去抽絲剝繭,去歸類甚麼才是重要的特徵
有採集經驗的人都知道,在紅樹林裡常會有小寬口與雙耳混生著,但是在淡水河流中段僅可以發現雙耳,這是甚麼原因所致?雙耳殼型為什麼會這麼扁?因為它的殼型較其他物種更適合生存在流動的水域裡,所以久而久之,他被留了下來,其他相似物種被淘汰,這就是達爾文<進化論>強調適者生存的觀點,在文獻上也記載著它的習性為running water(流動的水域),每個環節都相緊扣著.相呼應著.
說那麼多,用圖片解說最快啦!
成熟雙耳:
雖然只PO上兩個圖片,但是這是比較過非常大量的標本所歸納出來的"精華",就不再寫不是重點的論述(或者是廢話),如下
1.滑層末端蓋過體層
2.殼口下方有明顯彎曲的凹陷
3.殼緣周圍向外擴張
以及之前與胡光華大哥討論的這篇文章星際大戰的 黑武士頭盔--------雙耳蜑螺提到:
"內唇滑層下緣成直線 滑層色澤濃黑 -- 雙耳"
"內唇滑層下緣成弧線 滑層色澤灰黑 所以不是雙耳"
因為雙耳在流動的水域生存後留下"需擴張殼身提高抓地力"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他的 滑層會蓋過體層. 殼緣向外擴張;小寬口的習性本來就不是在流動的水域裡,他並不用像雙耳這樣擴張殼身,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它的殼緣是圓弧型的
雙耳幼貝:
唯一與成貝不同的在於滑層末端呈尖銳凸起,這印證我之前說的:幼殼或是尚未成熟的標本裡是否有些特徵會消失,有些特徵會出現
大家也可以質疑,憑甚麼說這個是雙耳?為什麼不是小寬口?因為這個標本有成熟雙耳的特徵2.3
所以總結一下雙耳的特徵:
成貝:
1.滑層末端蓋過體層
2.殼口下方有明顯彎曲的凹陷
3.殼緣周圍向外擴張
幼貝:
1.滑層末端呈尖銳凸起
2.殼口下方有明顯彎曲的凹陷
3.殼緣周圍向外擴張
接下來繼續探討小寬口的問題,由於小寬口的成貝.幼貝的特徵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僅PO上成熟的標本圖片.此外,以下的重點也是經由比對大量的標本所整理出來的
小寬口:
重點特徵如下:
1.滑層末端不蓋過體層
2.滑層末端平坦
3.殼口下方平坦無凹陷
整理完以上"純種",我們接下來就用這些"純種所給我們的線索"來抽絲剝繭"混生種"吧!
特徵及強調的重點都已標註在圖片上了,如下: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一:雙耳
圖二:小寬口
圖三:小寬口
Edited by k037583118 on 31-January-2012 at 9:06am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
發表於: 31-January-2012 at 9:07am | IP Logged
|
|
|
奇怪ㄝ!為什麼用小畫家畫的圖.以及剪取工具擷取的圖都傳不上來,都符合上傳圖片的格式阿(jpg)
想把文獻的資料PO上來都沒辦法
Edited by k037583118 on 31-January-2012 at 5:44pm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416
|
發表於: 31-January-2012 at 8:13pm | IP Logged
|
|
|
檔名不可用中文及各式符號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
發表於: 31-January-2012 at 8:34pm | IP Logged
|
|
|
上圖為雙耳(幼貝)的剖視圖
下圖為小寬口(成貝.幼貝一樣)的剖視圖
Edited by k037583118 on 01-February-2012 at 10:16pm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isoid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03-July-2005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047
|
發表於: 01-February-2012 at 5:51pm | IP Logged
|
|
|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
發表於: 04-February-2012 at 2:46pm | IP Logged
|
|
|
其實為什麼小寬口的滑層末端是平坦的,是因為他不是在流動的水域所以末端不需要向外擴張,而雙耳幼貝滑層末端成尖銳凸起,這是它"正在"向外擴張的證據,但因為他是幼貝,所以沒有完全成熟(就是蓋過體層)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
發表於: 04-February-2012 at 2:53pm | IP Logged
|
|
|
以下是zoological studies 第47期,2008年的文章,這是我在整理完架構後意外發現的文章,已把一些重點用紅線標上了
雙耳:
小寬口:
其中小寬口的第二點就是我提出的"滑層末端平坦"的觀點,雙耳的第一點與我的"滑層末端成尖銳凸起"是相呼應的!沒想到"英雄所見略同"@@
Edited by k037583118 on 04-February-2012 at 2:56pm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
發表於: 04-February-2012 at 3:07pm | IP Logged
|
|
|
最後補充一點,由於有混生的現象,所以並不代表雙耳一定沒有小寬口的特徵;小寬口一定沒有雙耳的特徵
但是重要的是因為棲地的關係所保留的基因-----雙耳的殼緣是向外擴張,以及滑層蓋過體層,或是滑層末端向外擴張(就是呈尖銳凸起),這兩點才是重點
而小寬口因為習性的不同,一般來說是沒有上述的兩點特徵的,部過因為混生的關係,有時也會有殼緣"稍微"向外擴張的現象
所以才會強調一定要先從"純種"的特徵歸類特徵後,在一一抽絲剝繭,才是最正確的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isoid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03-July-2005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047
|
發表於: 04-February-2012 at 5:41pm | IP Logged
|
|
|
good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
發表於: 04-February-2012 at 8:53pm | IP Logged
|
|
|
順道一提,許多屬的名字都是無效的(Neripteron, Neritona, and Vittina),在這個文獻裡也標示的很清楚了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