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殼,就是假殼,這兩天在Poppe網頁看到74隻Fake Shells,心裡涼了一大截.我是否也著了老外的道?提出連結及分析假殼的模式,希望大家了解進而避免購買到假殼:
1.以加熱,酸洗,打磨與上色,造出稀有種與特異花色. 例如1. 2. 3. 4. 5. 6. 7.
2.火烤加放置屋頂長期曝曬,做出白化殼. 例如1. 2. 3.
3.切割並重新膠合黏出左旋殼. 例如1. 2.
感覺白化紅翁戎螺數量有點多 大多數 該不會 是這樣來的吧........
菲律賓的人工殼很盛行,技術也很嫻熟.
白化假殼的作法是加熱使顏色退到灰白,再放置屋頂長期陽光曝曬至全白.Poppe的白化假殼都蠻不自然,應該感覺的出來.下面這隻34mm白化邱氏布紋螺Colubraria cumingi出現在香港042網拍,一開使蠻遲疑的因為標示是”from fishermen”,來源不負責的.殼表白的不自然,唯一像真的是唇口與滑層的透明層還在.aart(就是Dekker)先下標了,M_Hart隔天(Mike Hart)也來了,倒數2分鐘Amphithalis(Ivan Hartwell)也搶標.大貝商都要了應該不是假貨吧.今天翻出來看,比較其他白化殼,白的不自然,心真的有點涼.
這兩隻花紋一模一樣, 難道ccb8357兄真的把貝殼拿去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