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會員名錄
搜尋
Help
註冊
登入
拾貝、潛水及浮潛討論區
台灣貝類圖鑑討論區(http://shells.tw/forums/forum)
:
拾貝、潛水及浮潛討論區
(光臨人次since 2003.07.13)
Topic: 潛水症 預防
作者(Author)
訊息內容(Message)
<< 上一標題
|
下一標題(Next Topic) >>
0o天空o0
中級會員
註冊(Joined): 15-August-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861
發表於: 24-August-2006 at 2:15pm | IP Logged
潛水電腦錶;深潛;連續多日重複潛水─陷阱多多!
已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讓我不得不注意與日俱增的減壓病案例,包括其件數和類型。於過去幾個月當中,我親眼目擊持續增加的緊急求援電話,以及 DAN SEAP 會員或其他人所涉及的意外事件報告。
似乎大家都隨著同樣的旋律起舞:發生這些潛水意外的潛水員,其中大多數參與了深度較大的潛水活動,而且通常是連續多日的重複潛水。意外事件的主角也大多是渡假型的潛水員,從事潛水的頻率較高,模式比平時更激進。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多數使用潛水電腦錶,而且即使遵守電腦錶的指示,卻仍然得到了潛水疾病「 DCI - 含減壓病和空氣栓塞症」!
許多潛水員都未能真正瞭解到,一些諸如深潛等特殊的潛水活動,都會涉及風險而且機率提高了許多,尤其是連續多日的重複深潛。那些對於專家警告不屑一顧的潛水員,往往得到最嚴重的潛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另外還有一點讓我感到非常憂心的事情─這些人對於潛水電腦錶充滿了信心,堅信電腦錶絕對可以引導他們從事安全的減壓。
於"到底多深才算太深"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一些從事深潛應該注意的事項,所以我不在此浪費讀者的時間;我只引用 DAN 多年來所蒐集的意外事件數據,根據統計資料,
深度超過 24 公尺的潛水,得到減壓疾病的機率即明顯地偏高。
引用 1997 年整年度的統計資料,當年向 DAN 報告得到減壓疾病的潛水員當中,有 77.7% 的人使用潛水電腦錶,而且事發的當時,潛水深度都超過了 24 公尺。另外再根據 1998 年 BSAC 的意外事件資料,當年在英國 47% 的死亡案例,潛水深度都超過 30 公尺。
多數的潛水員認為,只要保持在潛水計畫表或潛水電腦錶的極限以內,便不會得到潛水疾病「DCI」。
雖然我很不願意老是扮演唱反調的黑臉,但事實上這件事情並非如你們想像般單純!1998 年美國地區 DAN 的資料顯示:使用潛水電腦錶而得到DCI 的族群,其中保持在電腦錶所指示的安全極限以內者,佔了該族群比例的 93.7%;而使用潛水計畫表得到 DCI 的族群,其中未超越表列極限者,則佔該族群的 83.4%。這是多麼驚人數據呀!以上的資料告訴你所謂"極限"真正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
現在你可能已經開始懷疑,到底我應該怎麼辦,才能夠降低得到 DCI 的機率呢?如果連潛水計畫表和電腦錶都不能相信,那麼還能潛水嗎?
我的忠告是:更加保守地從事潛水,尤其當你計畫前往偏遠地區,連續從事多日潛水的時候。
以下這些建議,應該可以幫助你有效地降低得到潛水疾病的可能性和影響:
(1)限制潛水的深度。
(2)遠遠地保持在電腦錶或計畫表的安全極限以內,儘量預留空間。
(3)
一天之內只從事一至二次的潛水
,而非三次以上的潛水。
(4)可能的話,安排假期的第三天休息,不要潛水。
(5)緩慢地上升。
24 公尺以內的上升速率不得超過每分鐘 10 公尺
,而且儘量在上升至
最後的 6 公尺以內時,速率低於每分鐘 6 公尺
。
(6)執行安全停留。
5~6 公尺的地方進行至少 3 分鐘的停留
,此乃合理之安全預警手段,而如果深度超過 30 公尺的潛水,則應該在
9 公尺左右的深度,再加上 1~2 分鐘的停留。
。
(7)確實補充水分和維持適合潛水的體適能。
(8)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已經得到潛水的相關疾病,立即打 DAN 的諮詢熱線或當地的相關機構 (潛水醫學院)。
最後祝各位潛水安全!
本文由 SSI-Taiwan (國際水肺潛水學校台灣分部)摘譯自 DAN SEAP 季刊,作者:John Lippmann
回到本頁最上面
1214
中級會員
註冊(Joined): 11-Jul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750
發表於: 25-August-2006 at 9:22am | IP Logged
Note!!!
回到本頁最上面
如果你想發表或回應文章,必須先
登入
不過如果您尚未註冊,請先
註冊(register)
友善列印
轉換討論區(Forum Jump)
-- 請選擇討論區(Select Forum) --
軟體動物論壇(Mollusca Forums)
- 站務意見反應
- 貝友俱樂部(Shell Club)
- 寶螺超科(Cypraeoidea)
- 骨螺專區(Muricidae)
- 雙殼綱專區(BIVALVI)
- 筆螺專區(MITRIDAE & COSTELLARIIDAE)
- 原始腹足目(Archeogastropoda)
- 鶉螺超科(Tonnoidea)
- 芋螺超科(Conoidea)
- 鳳凰螺超科(Stromboidea)
- 蟹守螺超科(Cerithioidea)
- 泛有肺類(Panpulmonata)
- 頭足綱專區(CEPHALOPODA)
- 迷你貝(Micromollusk)
- 後鰓類(Opisthobranchs)
- 多板綱討論區(Polyplacophora)
- 掘足綱討論區(Scaphopoda)
- 原BBS站的文章
- 其他海洋生物
一般事務論壇(Common Forums)
- 假貝、偽貝、修補貝及貝類模型討論專區(Fake shells)
- 貝類口蓋(Operculum)
- 貝殼活體飼養、生態照片及攝影討論區
- 網聚活動、貝展專區
- 台灣貝類之最專區
- 貝殼買賣或交換
- 交易經驗談
- 拾貝、潛水及浮潛討論區
- 七嘴八舌異言堂
- 公益特區
學術論壇(Academy Forums)
- 台灣新種或新紀錄種發表專區
- 食用、經濟價值及毒性螺貝類專區
- 貝類學會專區
- 參考書籍專區
- 鳥類生態討論區(Bird)
- 植物討論區(plants, flower, weed)
區域性論壇(Local Forums)
- 菲律賓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中國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港、澳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東南亞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東北亞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大洋洲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私人論壇(Personal Forums)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貼新標題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回應文章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刪除文章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修改文章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舉辦投票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投票!!
Powered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7.01
Copyright ©2001-2003
Web Wiz Guide
This page was generated in 0.218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