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843
 | 
          
           | 發表於: 18-October-2022 at 10:11pm | IP Logged |   |  
           | 
 |  第43次貝友網聚及第1屆貝類標本交易專用社團聯合版聚 請貝友開始報名 惟請注意!本次網聚地點與往年不一樣,請勿跑錯 版聚因疫情停辦3年,考量疫苗施打率已提高,各種活動陸續解封,台灣貝類圖鑑貝友第43次網聚特與FaceBook之貝類標本交易專用社團聯合辦理版聚,時間是2022年12月18日(日)下午1點至下午5點,地點是寓見青旅(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16號),請貝友儘速報名,報名可採用e-mail方式報名( )或直接在本討論區上報名,歡迎您攜伴參加,報名時請說明參加人數(若有在使用FaceBook或Line的貝友請轉知其他貝友)。 交通:可搭捷運板南線(藍線)在龍山寺站下車,從3號出口走約3分鐘即可達(如下圖所示)。 活動內容:貝殼大樂透:請要參加的貝友準備一個價值約200元左右的貝殼當作獎品,由站長編號並集中保管,下午4時,抽籤決定貝殼所屬。 
貝殼義賣:貝類標本交易專用社團有準備摸彩活動,蝦廠的義賣品暫時取消。 
貝殼展售:貝類標本交易專用社團有邀請S100、柯富鐘、李昭慶、李春福、張根興等前輩前來展售,貝友亦可將自已得意的收藏在現場展示或出售貝殼。 
貝殼鑑定:若有貝友要鑑定貝殼名稱,歡迎帶來現場鑑定。 
專業演講:李光晏 如往年一樣,如果你有不認識的貝殼,請你帶來會場,我們會有專人幫您鑑定,即刻起接受報名,並歡迎您攜伴參加。 目前本會會員已超過2000人,站長無法一一詳實核對會員身份,若您有變更email信箱,請務必來信告知站長,台灣貝類圖鑑網路聚會每半年舉行一次,若您想要參加成為會員,並不定時參加野外採集或獲得聚會活動通知,請直接加入本網站討論區。   
 https://www.google.com/maps/dir/25.0352881,121.5017003/25.0358228,121.5033606/@25.0365352,121.5012415,17z/data=!4m2!4m1!3e2   以下是貝類標本交易專用社團提供之資訊 ★★注意★★地點有更動★★注意★★ ★主旨:小型貝殼標本展售會、貝友見面與自由交流
 (除了買賣交易,也歡迎攜帶自己的得意收藏討論分享)
 ★時間:2022/12/18(日),下午1點~下午5點
 (準時開始,太晚到好貨就被買光光了喔)
 ★地點:寓見青旅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16號
 (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萬華火車站步行5分鐘,就在三水街市場最尾端出口旁邊,實地場勘照片貼在留言處)
 ★專業貝商陣容: S100、柯富鐘、李昭慶、李春福、張根興
 注意事項: ★如須駕車前來,附近有家樂福桂林店可以停車。
 ★現場有邀請數名貝商擺攤,也備有空桌自由區可以使用。
 ★現場販售摸彩卷,獎品一定超級精良。
 ★活動免費參與,但請多帶一點錢錢捧場,貝商陣容堅強。
 ★也歡迎攜帶親朋好友,現場椅子一定夠用。
 ★交流阿各位∼給我熱情點動起來XD不要害羞,抬槓抬起來!
 ★預計下午一點開始進場,一點半開賣,貝商擺攤準備期間除了我簡單的開場,貝友李光晏也準備了有趣且平易近人的演說。
 ★特此感謝 S100、柯富鐘、李昭慶、陳億軒、王嘉敏、西端海岸以及一位匿名者的捐獻,以及喵吉拉提供雪裡紅海扇獎品。(感謝名單持續更新)
 
 Edited by bill on 18-October-2022 at 10:16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843
 | 
          我們這次辦理網聚的地點, 古時候(19世紀)叫八甲莊, 距今約170年前, 住著一批福建泉州同安縣的漢人移民, 專門與廈門作進出口貿易, 稱為下郊。
           | 發表於: 21-October-2022 at 4:17pm | IP Logged |   |  
           | 
 |  
 而更早來的另一批漢人移民, 以福建泉州的晉江、南安、惠安為主(三邑人), 住在比較靠近淡水河的西園路、貴陽街一帶, 專門與福州與泉州作進出口貿易, 稱為頂郊。
 
 頂郊與下郊中間隔著一座南北向的大水潭(蓮花池), 現在這座大水潭已經消失, 其位置大約就是現在的艋舺清水巖以南沿著康定路到老松國小。
 
 這兩批漢人雖然都是泉州人, 但同安比較靠近漳州及廈門, 因此口音與三邑人略有不同(註1), 再加上較晚來的同安人搶奪艋舺的河港貿易資源, 兩方人馬常有爭端, 互有不爽。
 
 1853年, 住在艋舺西邊的三邑人繞過潭花池(註2), 攻打艋舺東邊八甲莊的同安人, 由於三邑人的人口較多, 同安人戰敗逃往大稻埕(今迪化街、貴德街一帶), 史稱「頂下郊拼」。
 
 1858年淡水開港, 外國人開始湧入, 建立營業點, 但艋舺仍是商業中心。
 
 1859年, 同安人在大稻埕重建霞海城隍廟, 並建立新貿易據點。
 
 1860年, 約翰陶德(John Dodd)來台灣作生意, 剛開始也進駐艋舺, 但當年的三邑人, 民風剽悍又排外, 發生多起紛爭。
 
 1862年7月英國代理領事柏卓枝(George Compigné Parker Braune、布老雲)向清國爭取將領事港口轄區延伸至艋舺, 外國人開始進駐艋舺。
 
 1868年約翰陶德及李春生最後也放棄在艋舺的生意, 到大稻埕重建商機。
 
 外國人陸續搬離, 最後只剩一位德國人James Milisch住在艋舺(註3)。
 
 約翰陶德與李春生從福建引進茶苗, 在北部推廣種茶並進行烏龍茶的買賣, 獲得好評, 使得賣茶的獲利遠高於其他行業, 茶行紛紛從艋舺遷往大稻埕, 再加上艋舺的河港淤沙, 不利大船停靠, 由淡水港內運的貨物就選擇水較深的大稻埕上岸, 大稻埕開始起飛, 這更加速艋舺的沒落。
 
 原本頂下郊雙方為爭奪河港貿易利益而發生戰爭, 落敗逃走的一方最後反而取得勝利。
 
 
 註1:台灣的閩南移民主要來源為泉州及漳州, 所以台語就是受這兩地的口音影響, 漳泉口音略有差異, 例如:
 鼠: 泉州音唸「處」, 漳州音唸「氣」, 台語唸「氣」
 豬: 泉州音唸「督」, 漳州音唸「滴」, 台語唸「滴」
 煮: 泉州音唸「住」, 泉州音唸「寄」, 台語唸「住」
 台語即受到到泉州音,也受到漳州音的影響,但比較偏漳州音,在大陸與台灣情形類似的地方就是廈門及同安,但廈門卻略偏泉州音。
 
 註2: 古時候的蓮花池約在現在的康定路上, 北起艋舺清水巖, 南至桂林路老松國小
 
 註3: 原始記錄在柯靈烏回憶錄第65頁, 柯靈烏在1866年5月到過艋舺, 他發現整個萬華只剩這位德國人; James Milisch(美利士)就是與James Horn(何恩)到大南澳開墾的那一位德國漢堡人(古籍記載為咸伯國), James Milisch不僅在大南澳開墾失敗, 其他生意也都以失敗收場, 只好黯然離開台灣到上海, 最後移民美國終老
 
 Edited by bill on 13-January-2025 at 2:01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