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會員名錄
搜尋
Help
註冊
登入
七嘴八舌異言堂
台灣貝類圖鑑討論區(http://shells.tw/forums/forum)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光臨人次since 2003.07.13)
Topic: 3353米深海拍到罕見安康魚:迄今只發現7條
作者(Author)
訊息內容(Message)
<< 上一標題
|
下一標題(Next Topic) >>
cypraeakevin
進階會員
註冊(Joined): 13-July-2007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208
發表於: 31-August-2012 at 4:56pm | IP Logged
http://www.maplescope.com/node/57876/3353米深海拍到罕見鮟鱇魚:迄今只發現7條/[/URL]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科學家們日前在美國加州海岸外的深海中拍攝到一種罕見的鮟鱇魚品種,這一種類極其罕見,迄今只觀察到7條個體,因此科學家們仍然對其知之甚少。
這是一條在2010年,由一臺遙控運行的深潛器在美國加州中部外海的深海巖礁上抓拍到的鮟鱇魚。
美國蒙特利海灣海洋生物研究所(MBARI)研究員倫尼·倫德森(LonnyLundsten)表示,盡管科學家們之前也曾在野生環境下觀察到其它種類的鮟鱇魚,但是這種名為“Chaunacopscoloratus”的品種是直到2002年才有首次正式記載的。
在2002年時,科學家們在一座海底死火山附近發現了一條這一品種的鮟鱇魚,地點是蒙特利海灣西南方向80英里(約合128.7公里)。而2010年前往塔尼海山(TaneySeamounts)的一次考察行動發現了另外6條這種奇特的魚,這一數量已經足夠科學家們對這一物種展開考察研究。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倫德森和同事們在《深海研究》雜志上發表了論文,他們在文中描述了這種罕見魚類在自然棲息地中的狀態。這種魚可以“行走”,還會在生長過程中改變顏色。此次觀察到的這條魚生活在水下大約1.1萬英尺(約合3353米)的地方。
紅魚,藍魚?
此次對鮟鱇魚在自然棲息地環境中狀態的首次觀察描述發現,它們并非如原先科學家們設想的那樣都是呈現紅色或玫瑰色的。
倫德森表示:“我們注意到,所有體型較大的個體都呈紅色,而體型較小的個體則傾向于呈現藍色。因此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在生長過程中改變顏色的行為,從偏藍色的幼苗向偏紅色的成年個體發生轉變。”
倫德森小組所觀察到的最大個體體長大約8英寸(約合20厘米),而最小的個體體長大約3英寸(約合7厘米)。這張圖像中,這條魚呈現偏紫色,這說明它正處于青少年時期。
倫德森小組在考察過程中發現的另一項意外情況是:這種魚似乎可以通過靈活使用它們的胸鰭和腹鰭相配合,從而在海床上“行走”。科學家們認為它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是因為就短距離移動而言,“行走”要比游動更有效率,并且游動過程中還會攪動周圍水體,從而嚇跑附近的獵物。
強大的泳者
這張照片拍攝于加州中部塔尼海山附近,此處水深大約8530英尺(約合2600米)。這條成年鮟鱇魚的下部魚鰭上沾滿了黃色的海底沉積物。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鮟鱇魚最早的描述是在1891年,當時科學家們在中美洲哥斯達黎加附近的科科斯洋脊附近采集到一個死亡的魚類樣本。但自那之后科學家們便再也沒有發現過存活的該種魚類個體。
直到2002年事情才取得進展,當時一臺遙控深潛器(ROV)碰巧在加州外海的戴維森海山(DavidsonSeamount)附近發現了這種魚的存在。隨后研究小組又于當年在塔尼海山附近發現了另外6條這種鮟鱇魚。深潛器記錄顯示這些魚生活在3000多米的水下,這一深度是原先科學家們估計這種魚生活區域深度的幾乎兩倍。
靜候獵物
鮟鱇魚喜歡靜靜地潛伏在巖石堆間,耐心等待好奇的小魚送上門。它的頭部前方有一小片懸掛著的肌肉,這是它用來吸引獵物前來的誘餌。倫德森表示:“它們是潛伏的獵手。如果獵物靠近,它們就會迅速張開大嘴將其一口吞下。”
在深潛器考察期間,研究人員們還觀察到了這種鮟鱇魚能將它們的“釣魚誘餌”藏進長在兩眼之間位置的一個特殊孔洞中的情景。除此之外,倫德森和同事們還懷疑這種鮟鱇魚是否會通過在黑暗的洋底發出亮光的方法來吸引獵物,但是這一點目前還尚未得到證實。
他說:“在深潛器拍攝的錄像中我們沒有觀察到任何生物熒光,但我們仍然懷疑它們可能是可以這樣做的。”
Edited by cypraeakevin on 31-August-2012 at 4:57pm
__________________
Keep calm and keep going
回到本頁最上面
k037583118
高級會員
註冊(Joined): 14-September-2008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241
發表於: 31-August-2012 at 5:48pm | IP Logged
回到本頁最上面
如果你想發表或回應文章,必須先
登入
不過如果您尚未註冊,請先
註冊(register)
友善列印
轉換討論區(Forum Jump)
-- 請選擇討論區(Select Forum) --
軟體動物論壇(Mollusca Forums)
- 站務意見反應
- 貝友俱樂部(Shell Club)
- 寶螺超科(Cypraeoidea)
- 骨螺專區(Muricidae)
- 雙殼綱專區(BIVALVI)
- 筆螺專區(MITRIDAE & COSTELLARIIDAE)
- 原始腹足目(Archeogastropoda)
- 鶉螺超科(Tonnoidea)
- 芋螺超科(Conoidea)
- 鳳凰螺超科(Stromboidea)
- 蟹守螺超科(Cerithioidea)
- 泛有肺類(Panpulmonata)
- 頭足綱專區(CEPHALOPODA)
- 迷你貝(Micromollusk)
- 後鰓類(Opisthobranchs)
- 多板綱討論區(Polyplacophora)
- 掘足綱討論區(Scaphopoda)
- 原BBS站的文章
- 其他海洋生物
一般事務論壇(Common Forums)
- 假貝、偽貝、修補貝及貝類模型討論專區(Fake shells)
- 貝類口蓋(Operculum)
- 貝殼活體飼養、生態照片及攝影討論區
- 網聚活動、貝展專區
- 台灣貝類之最專區
- 貝殼買賣或交換
- 交易經驗談
- 拾貝、潛水及浮潛討論區
- 七嘴八舌異言堂
- 公益特區
學術論壇(Academy Forums)
- 台灣新種或新紀錄種發表專區
- 食用、經濟價值及毒性螺貝類專區
- 貝類學會專區
- 參考書籍專區
- 鳥類生態討論區(Bird)
- 植物討論區(plants, flower, weed)
區域性論壇(Local Forums)
- 菲律賓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中國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港、澳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東南亞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東北亞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 大洋洲貝類現況綜合討論區
私人論壇(Personal Forums)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貼新標題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回應文章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刪除文章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修改文章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舉辦投票
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投票!!
Powered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7.01
Copyright ©2001-2003
Web Wiz Guide
This page was generated in 0.2656 seconds.